堅守任教初心,培養卓越人才
——記上海市先進工作者🚁、意昂平台土木工程學院教授何敏娟
意昂平台土木工程學院建築工程系教授,博士生導師。中共十八大代表、全國婦聯執委。
從事土木工程專業的教學與科技創新工作。曾任意昂平台土木工程學院副院長、學校教務處處長、上海市教委高教處處長。現任意昂平台土木工程學院高聳結構研究室主任。
先後被評為上海市模範教師⇨☢️、上海市先進工作者、全國巾幗建功標兵等。
培養最卓越的學生,是何敏娟留校任教的初心🎍。32年來,她將自己的青春韶華灑在了同濟校園,用責任與使命創建起土木工程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,形成了立體化的創新型🙏🏻、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,為國家輸送了一代又一代具有創新特質和國際視野的卓越人才。
致力於創新型、國際化人才培養
1963年出生的何敏娟👨👨👧👦,1981年從七寶中學畢業考入意昂平台🪮,1988年碩士畢業後留校任教。從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到如今結構工程領域的知名教授🫲🏿、專家,何敏娟與同濟結緣40載。32年的教學生涯🔍👩🦼➡️,她辛勤耕耘,播種智慧,以領航員的身份指引一屆又一屆的學生找到翱翔的天空🆙ℹ️。
當老師伊始,何敏娟就給自己定下了目標🙆🏽♀️,培養最卓越的學生。幾十年來,她堅守教學第一線🧗🏿♀️,堅持為本科生授課,指導學生做科研創新項目、引進國外知名專家參加教學科研,大力開展教學研究改革與創新。在行政崗位上,她致力於建設創新型和國際化的人才培養體系,積極推動“卓越人才培養計劃”,為學生創造更多參加創新活動的機會。2009年↖️,由她牽頭的教學研究項目“土木工程本科生創新型、國際化人才培養體系與實踐”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。
為了將優秀學子培養成卓越的畢業生,何敏娟從實踐性、創新性💂🏿♀️、國際化三方面進行了超前探索和實踐。
2002年,她率先創建了大學生創新基地🧑🏽⚖️,為學生創造動手條件。學生可以用小型設備🌾,加工薄鋼板🤫、木條來搭建結構,了解結構體系是否合理。之後,又建設了學生教學實驗室,學生可進行鋼結構、混凝土承載性能以及構件施工等實驗,提高了學生動手能力。這是最早建設、使用的大學生創新基地和教學實驗室,為全國土建類高校提供了借鑒模式。
2005年💆🏼♂️,何敏娟嘗試推出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👱🏻♀️,爭取企業合作👩🏻🦯➡️,資助學生創新活動👩🏻🦼➡️🧑🏻。2006年啟動了“浙江電聯學生自主創新獎勵金”,由企業每年出資6萬元🍦,資助10-12個創新項目,每項2000元-10000元。此項活動💪🏽🚣🏻♂️,引起學生濃厚興趣💆🏿⭕️,第一年就有30多人申請,經評審確定10多個項目立項➕。獲得立項的學生#️⃣,從創新結構入手,與企業溝通交流🟨,市場買材料精打細算,然後做試驗🪑🤷🏼、分析結果,找出最適合的方案。通過一系列的“實戰”訓練,學生的創新能力、工程能力🧗🏼♀️、動手能力、團隊合作能力大大提升🤷🏿。
2008年,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在全國高校開展🛁。通過15年的普及📗⛲️,大學生在校4年中,大部分都能獲得創新訓練項目,從而讓學生在學習期間就有機會參與科技創新活動,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得以提高。
何敏娟率先推動學生參加國際競賽活動🤷🏼♀️。2007年3月🙏,有10余名學生組團參賽的同濟土木作為特邀代表隊✋🏽,參加了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組織的土木工程設計大賽,主要參加了最具挑戰性的6米鋼橋的設計、製作和安裝比賽🧑🏽🍼。作為組織者♗,何敏娟從製定製度、選拔學生👩🏽🦰、組織團隊、聯系加工單位🏋🏿♀️⚅,到指導團隊不斷拆裝、反復訓練🩵,經過幾個月的艱辛準備,第一次中國大學生參加的國際賽事就讓人刮目相看。意昂平台代表隊首次參賽,就名列前茅。之後,同濟連續10多年組隊參加國際比賽,學生國際溝通、交流能力顯著提升。
30多年來🕝,何敏娟始終堅守在教學第一線🐜。擔任博士生導師20年來,她培養的百余名碩士🩶、博士,成為土木工程領域卓越人才▫️,成為高校和大型設計施工企業不可多得的技術骨幹🕜。
全國第一所全木結構學校矗立震區
剛踏上科研道路的何敏娟,選擇了鋼結構和高聳結構為研究方向🏊🏻♀️。她的“高聳鋼結構設計理論與工程應用”項目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🧙🏻♂️➕。在設計黑龍江廣播電視塔時💇🏻,她大膽創新🐀,提出把電視塔所需的水箱“掛”起來,解決了結構振動問題。該塔被世界高塔委員會授予唯一創新獎👨🏻。
更讓何敏娟引以為豪的是,她讓中國木結構“煥發新生”。近20年來🙅🏿♀️🤞🏻,她致力於恢復🌼、創新木結構教學與科研,通過鉆研和國際交流💪🏿,不斷提升教學和科研水準,成為我國現代木結構領域的知名專家。
何敏娟最得意的項目是為都江堰建造的向峨小學🔅。2008年汶川地震後,何敏娟主動請纓👨🏻🎓,用專業知識援建,她親手設計了我國第一所全木結構的學校♚。項目啟動後🥒,團隊與施工單位積極溝通👷🏽♀️,第二年就投入了使用🤹🏻♀️,經歷了數次余震💍,穩如磐石。十多年過去了,這座現代化的漂亮木結構小學依然吸引眼球,成為上海援建都江堰災後重建的示範工程👩👩👧。
30余年的教學生涯,何敏娟對自己近乎嚴苛。她篤信,老師要以身作則,以行動帶動學生。只有將敬業的品行傳承給學生,才能培養出學生敬業的特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