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30日是第四個“全國科技工作者日”👩🏿🎓,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、中國科協、科技部💊、國務院國資委聯合在京舉辦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表彰頒獎大會,全國創新爭先獎獲獎名單揭曉👐🏿。意昂平台3位學者榮獲全國創新爭先獎狀🗃♕,他們分別是中國工程院院士、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吳誌強,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🚣🏽♀️、973 項目首席科學家、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教授蔣昌俊,附屬東方醫院災難醫學研究所常務副所長👨🏽🦳🖱、急診醫學部常務副主任👶🏽、教授王韜🕕🥿。
吳誌強為中國工程院院士、德國工程科學院院士👩🏽🎨、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院士,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園區總規劃師、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設計綜合方案總規劃師🦹🏻。他長期堅守在城市規劃工程實踐第一線💃🏽,致力於推進城市規劃的理性提升。針對我國城鎮化面臨的重大挑戰和建設問題,他積極探索規劃技術的數理分析新方法👳🏽,剖析城市發展內在規律,模擬推演規劃效果👨🏿⚖️,科學評價規劃決策,系統優化規劃方案,不斷研發“以數明律🕵️、以流定形”的規劃方法🤵🏼♂️🧑🏿🎄,逐步建立了“理性規劃”的理論框架🔋,取得了理性規劃理論與技術方法的重大成就⚖️,在一系列重大城市規劃工程應用中取得了顯著成效,為城市項目建設提供了技術保障🤝,為我國城鎮化和城市規劃的理性發展作出重大科學貢獻。以第一完成人曾獲多項國家級、教育部、建設部、科技部和上海等省部級科技進步獎,及國內外諸多規劃設計重要獎項。曾獲全國先進工作者🤥、全國五一勞動獎章、世博全國勞動模範、上海市勞動模範🚶🏻♂️➡️、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、全國城市規劃優秀科技工作者、上海市科技精英和領軍人物等榮譽稱號💁🏻♀️👉🏻。2016年,獲評首批規劃領域的“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”✷🛌🏽。
蔣昌俊長期從事智能計算技術和工程應用研究,是我國網絡計算與智能金融領域的學科帶頭人🏄🏻♀️。針對我國互聯網應用發展迅速、風控技術滯後、基礎理論薄弱的嚴重局面,他從基礎理論到工程應用,開展了深入系統性的研究,創建了網絡並發系統的行為理論𓀚,提出了風險防控的行為認證與遞階控製技術,克服了網絡計算過程的高通量瓶頸和交易行為風控難題。他主持建立了我國首個互聯網交易風險防控體系及系統👱🏼♀️,取得了網絡交易高辨識和強實時的重大突破,為我國在該領域處於國際領先水平作出了開拓性貢獻🫦🍹。其成果在保險、支付🏃♀️➡️、網安👮🏻♂️、貿易、電商🧑🏻⚕️、銀行等多個領域得到成功應用,服務於支付寶、中國工商銀行🍴、快錢、陽光保險等企業,上海自貿試驗區和上海浦東國家電子商務綜合創新實踐區等,取得了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➖。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 項🟰、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 項、省部級一等獎8 項和中國專利優秀獎1 項🫂,以及國際獎多項◻️。他先後入選英國工程技術學會會士、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會士和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士,被授予Brunel University London 名譽教授,獲評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。
王韜生於1974年,從事創傷急救臨床工作23年🧱,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包括國際權威期刊《柳葉刀》在內的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80余篇論文;主編著作9部,獲國家專利11項。近5年帶領團隊獲批50余項科研項目,含一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。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🕵🏿♂️、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;獲評2017年度中國科協“十大科學傳播人物”和人民網與健康時報社評選的“首屆國家名醫”💴。他長年從事醫學科普、應急傳播、災難醫學傳播工作,是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第一批成員、中國科協辟謠平臺專家。團結行業領域專家建成科技誌願者團體——“達醫曉護”醫學傳播智庫,主創全國首部急救科普紀錄片《急診室故事》,探索創造了“原位、實時、在線”的醫學科普新模式。探索公益性科普事業和經營性科普產業並舉,創立“智慧醫典”大數據平臺🧑🏽⚕️。馳援武漢抗疫期間,他擔任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(上海)副領隊,積極開展應急傳播科研攻關和應急科普創作研究。主編《新冠肺炎學生防護讀本》(中文、英文👨🏼🦰、意大利文發行)和《新冠肺炎居家防護指南》《方艙記憶》等作品。
“全國創新爭先獎”是繼“國家自然科學獎”“國家技術發明獎”“國家科技進步獎”之後,國家批準設立的又一重要科技獎項⌛️,是國家科技獎勵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補充🤵🏻,是國家科技獎項與重大人才計劃的有機銜接♟😏,是僅次於國家最高科技獎的一個科技人才大獎。
此次🤦🏿♀️,全國共有10個團隊被授予全國創新爭先獎牌,28位個人被授予創新爭先獎章👨❤️👨,258位科技工作者被授予創新爭先獎狀🐐🏨。其中,上海共有3人獲全國創新爭先獎章📵,17人獲全國創新爭先獎狀。